跳到頁面主要內容區
:::

【文/黃坤騰】


 

◆ 主講:本校關渡講座「歸零與無限─走向藝術無障界」主持人-汪其楣老師
◆ 時間:98年12月2日(四) 下午12:30~14:00
◆ 地點:本校教學大樓C403教室



教學與學習支援中心(CTL)於98年12月2日假本校教學大樓C403教室舉行本學期【教學發展講座】活動,邀請到關渡講座「歸零與無限─走向藝術無障界」主持人,同時也是本校創校以來的資深同仁汪其楣教授分享其多年教學理想與課堂實踐的心得,現身說法談談身為大學教授的「美麗」與「哀愁」。

特別是時代不斷更迭,教師的教學內涵與方式也必須與時俱進,她想起當時在文化大學指導音樂系及國劇組學生演出的過程中,她也同時要求自己在音樂專業知識及傳統國劇唱腔和練功上加強學習,在她的觀念裡,透過自身的精進,除能順勢帶動學生學習情緒外,也更能精準地指導不同領域學生從事表演工作,當然還能豐富自己戲劇領域的知識與技能。

回首來路 學習不輟

汪其楣老師畢業於台大中文系,求學時間接觸戲劇,啟發汪老師對戲劇的熱愛,任教於國中一段時間後,便前往美國奧立岡大學戲劇系攻讀碩士。學成歸國,進入文化大學任教,指導學生歌劇演出及藝術展演,並應俞大綱先生之邀,出任國劇組教學工作,並投入國立藝術學院(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前身)籌備工作,隨後在國立臺北藝術大學任教逾十載,於今轉任國立成功大學。

常言道「學而優則師」,大學教授的「美麗」在現今就業市場來看,地位及薪餉都能算是上上之選。而汪老師統整過去的教學經驗,她認為真正成為教師後,反而是「師而『憂』則學」。她以自身經驗為例,不管是早期在國中亦或到文化大學出任教職工作,在與不同學生的相處及互動中,都是身為教師一次次反求諸己、精進學習的機會,只因「面對學生,學生便能立即給予教師回饋;在一次次的回饋中,教師能了解自己上課過程中的語彙是否能讓學生獲得共鳴」她說到。

而要能讓每次課堂都成為一次完美的「演出」,汪老師認為事前「無窮的準備」是不二法門,把握每一次教學的機會,以充滿期待的心情投身教學,學生自然而然能感受到教師躍躍欲「分享」的氣息,並輔以「切中要害」的表達技巧與「獨一無二」的教學方式,才能在課堂淋漓展現自己,一方面促使學生有效學習,一方面建立自己的品牌與自信,藉以延續自己的教學熱情。

聆聽學生內心的聲音 參與欣賞學生的演出

大學教授的「哀愁」,除來自需砥礪自己不斷學習外,另一個主要因素便在於身為教師每天需面對的學生。汪老師提及其在華岡中學的教學經驗,面對學生時常在班上無法專心學習的狀況,她以真心相待,打從心底關懷每一位學生,訴說自己內心對他們的擔憂與忡然,既而從了解學生的語言及個性,慢慢引導他們進入學習現場,讓學生能再次嘗試學習、愛上學習。

而在政戰學校的教學經驗也是令汪老師難以忘懷。當面對一群思想行動受到箝制的學生,沒有任何課外閱讀經驗,對戲劇也沒有基本認識的情況下,如何帶領他們進入導演課堂?所以汪老師便帶著劇本及小說,和學生們一起閱讀,享受閱讀的樂趣之餘,也藉以開啟學生與世界溝通的一扇門窗。雖然在老師心中這不算是一個成功的教學經驗,但在每次課堂進行中真心付出及課堂後不斷反思,總是身為教師對莘莘學子的一種負責與義務。

此外,「老師其實還是學生十分在意的對象,即使平時他們對知識的吸收表現得如此漠不關心!」汪老師說到。主動聆聽學生內心聲音、欣賞及參與其展演活動,都是誘使學生藉由親近教師進而愛上學習,並仔細觀察各系所學生個性及風格不同之處作為施教參考,都是帶領學生隨時保持學習向上心態的良方。

歸零再出發

熱情無限、無畏奉獻,無疑是汪其楣老師的代名詞。不僅熱心於教育志業,且跨界發起「拈花微笑聾劇團」之成立,運用舞台劇表演的形式推廣聾人文化與手語教學,開拓聽障者對外聯繫管道的可能性,讓大眾透過藝術重新認識聽障朋友的內心世界,當然這次的聽障奧運完美落幕,也賴汪老師從旁協助。只是汪其楣老師從不居功。

汪其楣老師說,接下這次關渡講座主持人的工作,是自己「歸零」的開始,藉而重新檢視過去點滴作為未來人生的利基,而這次的講座分享就是一次極佳的機會,除能分享自己的經驗予在座老師參考,也算是汪老師自己一次在教學經驗上的「總整理」。最後,汪老師希望本次講座能對老師們有實質上的幫助,也期待再與北藝大師生有其他更多交流的機會,共同為台灣藝術教育更多元的發展而努力。


置頂